(資料圖片)
剛剛公布了2022年業績預報,年報還沒正式披露,這家公司就收到交易所的問詢函,若敢造假,那么...
這家公司就是聽花酒和它的母公司青海春天(行情600381,診股)。聽花酒,一個定位高于“茅臺”的高端白酒品牌。青海春天,一家經營舉步維艱的上市公司。根據交易規則,如果今年營收低于1個億,那么青海春天將被ST。
事實上,去年青海春天才被問詢過一次。那一次,還真查出了“貓膩”。公司的救命稻草聽花酒自上市以來就頂著各方的質疑。青海春天還能翻盤嗎?
1
預防財務洗澡,上交所發出“警告”
1月31日,青海春天公告收到上交所的問詢函。
上交所表示,根據公司2022年業績預告,公司歸母凈利潤已3年為負,扣非后凈利潤已4年為負。上交所要求公司就前十大客戶及供應商的采購、合作時長、結算周期、資金流入、物流,他們跟公司以及控股股東之間是否存在關聯關系、大額資金往來,以及關聯交易非關聯化等狀況進行詳細說明。
簡而言之,就是交易所擔心公司在財務上搞“小動作”。
根據此前青海春天的公布的業績預告,預計全年營收在1.57億元~1.64億元之間,扣除與主營業務無關的業務收入和不具備商業實質的收入后為1.52億元~1.58億元。預計虧損2.19億元~3.09億元。假設最終經審計的公司2022年度扣除與主營業務無關的業務收入和不具備商業實質的收入后的營業收入低于1億元,按照規定公司將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那么,為何上交所對青海春天格外關注呢?
因為上交所去年9月曾對青海春天問詢過一次,結果就出問題了。
2022年9月2日,上交所向青海春天下發監管問詢函,要求青海春天補充披露半年報中,酒水業務前十大客戶名稱,關聯關系等;酒水業務銷售費用前十大支付對象、關聯關系等;公司和關聯方是否存在墊付資金、承擔費用等變相利益輸送的情形。
9月20日,大信會計師事務所針對上述問詢函發表了報告。報告詳細披露了酒水業務前十大客戶,消費費用前十大支付對象。
最后大信會計師事務所得出的結論是,青海春天前十大經銷商、前十大營銷費用支付對象均和公司無關聯關系。
但是,大信還是查出了財務問題。
由于公司向經銷商支付的推廣服務費應當作為應付客戶對價全額沖減交易價格,并在確認相關收入與支付(或承諾支付)客戶對價二者孰晚的時點沖減當期收入。因此,公司2021年年度、2022年第一季度、2022年半年度財務報表均涉及會計差錯。上述會計差錯更正后,公司2021年年報營業收入調減62.89萬元,,2022年第一季度報告營業收入調減430.69萬元,凈利潤調減200.00萬元。2022年半年度報告營業收入調減682.26萬元。
果然,青海春天還是把營收“調高了”一些,雖然不多。12月,青海春天及時任財務總監王林被上交所監管警示。
因為有這個“前科”,所以這一次交易所沒有等到年報披露后來問詢。而是直接提前到了業績預告后,頗有一種耳提面命、“打預防針”的感覺。
上交所在這次問詢函里還“言辭犀利”的“警告”,若青海春天涉嫌通過未按規定確認營業收入,未按規定對營業收入予以扣除,以實現規避實施退市風險警示,上交所將在公司2022年年報披露后,及時采取事后審核問詢、提請啟動現場檢查等監管措施,并對公司及有關責任人予以紀律處分。
財經自媒體“德林社”認為,因為交易所見過太多的妖魔鬼怪,利用關聯交易手法做大營收或者利潤;為了逃避監管,甚至不惜偽造客戶,以及偽造整個交易過程。交易所對青海春天,尤其是比茅臺還刺眼的聽花系列酒持懷疑態度。
2
連虧4年,只求不“ST”
根據交易所規則,像青海春天這種連續4年虧損的公司,如果主營業務收入不到1億元,那么公司就會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所以,營收大于1個億無疑是公司必須保住的“底線”。
具體來看,青海春天2022年上半年營業收入10277萬元,經過會計核查沖減后,營業收入降至9594萬元。2022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為1.28億元。
根據此前青海春天的公布的業績預告,預計扣除與主營業務無關的業務收入和不具備商業實質的收入后為1.52億元~1.58億元。
由此看來,似乎青海春天實施ST的風險不大。
但是,作為一家上市公司,青海春天這幾年的財務數據不能讓人滿意。首先是營業收入自2014年起不斷下滑,從20.63億下滑至2021年的1.28億。
凈利潤方面,2017年至2021年分別為3.11億元、6844.7萬元、580.8萬元、-3.20億元、-2.49億元。
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也大幅減少,直到負值。從2015年期末的8.32億元減少至2018年期末的-1.84億元。到2020年期末,公司已連續三年經營活動現金流為負值,且在2021年三季度仍為負值。
股東權益從2017年開始逐年下降。2017年股東權益為23.83億元,到了去年三季度下降至17.45億元。
用我們老百姓(行情603883,診股)的話來說,就是這幾年一直沒有賺錢,年年都在吃老本,家底子越來越薄。
3
“救命稻草”聽花酒,成色幾何?
青海春天曾經依靠“可以含著吃的蟲草”極草5X這款產品走向鼎盛。后來極草盛極而衰,公司先后在廣告、投資、中藥和白酒等領域試圖翻盤。
包括在消費市場推出“吃辣喝的酒”涼露,不過依然失敗。
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到,青海春天每次推出新產品,都伴隨著一個極具誘惑的噱頭。
2020年,青海春天推出“聽花酒”。定價方面“藝高人膽大”。剛推出時,聽花酒分為濃香型和醬香型兩種,規格為750毫升,標準裝售價均為5860元,精品裝售價則均為5.86萬元。后面,青海春天也推出了定價更低的讀花酒,500ml,濃香醬香定價都是一樣586元一瓶,試圖通過更低的售價走進普通消費者日常生活中。
可以說,聽花酒就是青海春天的“救命稻草”。
天價白酒,如何讓人買單?這是青海春天董事長張雪峰最擅長的。聽花酒先后打出來自太上老君的靈感,落口生津,養生,減害增益,甚至壯陽等口號或暗示。去年又聘請了兩位諾貝爾獎得主擔任公司聯席首席科學家,給人高大上的感覺。還向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國際局申請專利。
那么,一頓操作猛如虎,那么消費者究竟買不買賬呢?
根據公開資料,青海春天的酒水業務(聽花酒)在2020、2021年分別收入1687.26萬元和2539.48萬元。
我們再來拆解了青海春天2022年財報,按照單季度來看,營收數據如下:
第一季度營收7522萬元(其中酒水業務5297萬元)
第二季度營收3016萬元(其中酒水業務1972萬元)
第三季度營收2326萬元(未披露酒水業務營收,大概率低于二季度)
第四季度營收預估在2800-3500萬區間。
我們再來看公司2022年各季度的銷售費用,其中:
第一季度4596.93萬元,
第二季度1,626.37萬元
第三季度2,649.49萬元
第四季度未披露
由此,我們很容易看出,去年第一季度,是聽花酒大規模宣傳的時刻,銷售費用瞬間拉升到4596萬,當季酒水收入也達到5297萬。但是二季度營銷費用瞬間降低后,當季酒水收入瞬間回落。第三季度銷售費用再度拉升,但是酒水的銷量明顯上不去了。
總體上,“聽花酒”銷量在2022年,基本呈現“高開低走”的態勢。而且,投入的營銷費用和產品的銷量高度相關;而且越到后面,營銷費用的投入對銷量的拉動效果越差...
聽花酒的故事講的再好聽,如果沒有消費者買單,這樣的故事,又如何繼續下去?
關鍵詞: 青海春天